放開職業教育招生 釋放更大人才紅利
全國人大代表鄭功成:放開職業教育招生,釋放更大人才紅利
“在數字經濟背景下,要用新的視角來看待人才紅利。”近日,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民主同盟第十二屆中央副主席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接受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表示,“最重要的一個視角是變靜態為動態。”
鄭功成認為,社會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,如今的勞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體力勞動,而是更加充滿著智慧和人文關懷的勞動。以互聯網和信息化為依托的勞動正在全面深刻影響人們的生產方式、生活方式:過去,七八十歲的老人不可能工作了,但是現在七八十歲的老人還能當網紅。人們參與生產勞動的途徑和機會更多了,如果仍然采用靜態的視角,將無法科學地判斷人才紅利對國家、經濟和社會的影響,還可能得出不完整或不正確的判斷。
去年,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明確提出了我國“十四五”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,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提高到11.3年,今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提出“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,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、讓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輩出”,“這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。”鄭功成說。
教育部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1年,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達到了10.9年。到“十四五”末期,“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提高到11.3年。”鄭功成說:“這個目標還是挺高的。”
"不過,我認為,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。”鄭功成說,首先,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達到了13.8年,也就是說,新增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達到了大學二年級的水平。再加上,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,可以預見新增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會持續較高。
“依靠新增勞動力教育年限的延長,我國整體的勞動力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會延長,但是這還不是關鍵因素。要想實現11.3年這個目標,關鍵還要在現有的勞動人口中下功夫。”鄭功成說。“主攻方向應該是職業教育。”在鄭功成看來,盡管近幾年我國加大了職業教育的招生力度,但是依然不夠。
鄭功成提議,改革我國職業院校的招生政策,打破初中、高中畢業生才能上職業院校的政策,“甚至可以取消年齡限制,哪怕50歲的勞動者想去學職業技能,也應該支持,這樣既能提高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,也能有效地解決當前就業市場上的供求結構性的矛盾。”
當前,我國的就業市場上存在著“就業難”和“招工難”并存的現象,有些人苦于找不到工作,而有些單位卻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人才而犯難,出現了一些大學畢業生甚至碩士畢業生又重新接受職業教育的現象。“那么,我們為什么不讓現有的勞動力去繼續接受職業教育呢?”鄭功成說,應該讓職業教育成為提升勞動力隊伍整體素質的主要途徑,為現有勞動力打開一扇繼續接受教育的大門。
來源:中國青年報